200919
说到阳痿,好多人都认为与肾虚、肾亏有关。街头电线杆上的秘方、电视上做的广告有的写着"大大方方补肾”“肾亏的救星来了!"有的写着"补肾!神效,一人服药,两人笑!"在门诊中许多病人认为自己的阳痿就是肾虚造成的。欧洲在人类中世纪也有人想象用动物的鞭来治疗阳痿,以为吃什么补什么,随着科学进步,这种取类比药式的治疗早以过时,而今天仍有人大肆宣扬"三鞭"、"五鞭"补肾壮阳。这是一种误区和误导。
其实,阳萎与阳虚不能划等号,从中医的角度上看,肾阳不足、肾精不足、湿热下注均可引起阳萎,在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阳萎时,服补肾壮阳药对阳萎症状会有一定的疗效;然而在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阳萎时,服用补肾壮阳药会加重湿热下注的症状,阳萎不但好不了,还会引发早泄、固精功能失控等病症;
有人曾对400例阳痿患者进行统计分析,临床实践中发现,很多的阳痿患者年龄在25~45岁之间,身体壮实,声音洪亮,并没有头昏耳鸣,腰膝酸软,脱发及牙齿松动等肾虚症状。而由于肾虚导致阳痿的患者仅占7.06%,说明肾虚并非阳痿的主要病机。青壮年时期是肾气、天癸最充盛的时期,处于这一时期的阳痿患者,亏虚的现象并不多见,从前面讲到的阳痿的发病原因来说,引发阳痿的因素很多,并不都有肾虚。
大量的临床观察亦表明,青壮年这一年龄段的阳痿患者,其病症多由情感因素所引发,如担负着家庭和生活的重压、工作紧张、竞争激烈等不良情绪,导致抑郁心理障碍,引起阳痿。有的是由于器质性原因,如前列腺炎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引起血管供血不足而致的阳痿,所以一定要查明原因,而不能以肾虚、肾亏一概而论。
在中医理论中,肾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脏器,而是肾脏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的总称,如人的精神、骨骼、头发、牙齿等的病理变化都可能与肾有密切关系,其范围较西医要广。
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、肾阳两方面,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,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。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,就会出现肾阴、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。
临床上,肾阴虚较阳虚更为常见,因此,补肾就是壮阳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。
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,腰膝酸冷,四肢发凉,精神疲倦,浑身乏力;男人阳痿早泄,女人不孕,性欲减退;便不成形或尿频、清长,夜尿多,舌淡苔白,五更泻等。
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,腰膝酸软而痛,眩晕耳鸣,齿松发脱;男子遗精、早泄,女子经少或闭经;失眠健忘,口咽干燥,烦躁,动则汗出,午后颧红,形体消瘦,小便黄少,舌红少苔或无苔。
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、运动量少,很容易出现全身脏器功能衰退,肾虚则是其中的一种。
目前,很多人服用了各种补肾壮阳药一年,为什么病不见好反而加重了?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,男子一旦得了阳痿,就被认为是肾亏,加之有些宣传,过分夸大了壮阳药物的作用,以致不少患者滥用"壮阳药"。而不少的阳痿患者,在大量服用了温补壮阳类方药之后,不仅病症不见好转,反引发了口舌生疮,牙龈出血,口干舌燥等副作用。若长期大量应用壮阳药,还可抑制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兴奋性,另一个危险是可使男性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加重。而附子、鹿茸等温热、壮阳药对由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引起阳痿的患者,服用此类药物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(责任编辑:罗燕平)